中心提示:
1、郎朗代言或陷羅生門。1月4日,浪莎股份先“取消”、後表明“未停止”與郎朗吉娜的代言協作。但經郎朗方麵否定後,浪莎方麵再次發聲明致歉,並稱等待與郎朗的協作。
2、浪莎2007年成為中國最大的襪業企業,成為當之無愧的中國“襪業大王”。但從2010年開端,浪莎股份的營收就呈現顯著動搖,增速開端下滑,且整體開展緩慢。2010年,浪莎營收完成3.41億元,到了2022年前三季度,浪莎股份營收僅為2.0億元。
3、財報顯現,前三季度浪莎股份主營收入同比下降19.51%;歸母淨利潤同比下降37.76%,營收淨利雙雙下滑。
4、在解救公司成績的路上,浪莎還曾墮入“傳銷門”爭議,在2019年被湖北省黃梅縣人民法院依照製止傳銷法令等相關法律規定,凍住浪莎公司和翁關榮在金融機構的相關資金賬戶。
公告截圖 曾是中國“襪業大王”2010年之後開展緩慢 浪莎股份與郎朗配偶的代言爭議尚沒有結論,但多年來浪莎股份的成績卻事實開展緩慢。 作為從前眾所周知的名牌企業,浪莎也曾有過不少光輝。創始人翁榮金最早在集市擺地攤,售賣過玩具、日用品、相冊等小商品,最終發現賣襪子最掙錢。1995年,翁榮金使用前期擺地攤賺的錢,聯合兩兄弟一起創建了義烏浪莎針織有限公司。 創建之初,翁榮金便做出了一個鬥膽決議,花重金在央視做廣告,隨後1996年,浪莎襪業的廣告在央視播出,浪莎襪業敏捷眾所周知。同年,翁榮金引進了1000台其時最先進的意大利襪機,成為國內襪業生產規模最大的企業,這些設備比國產機器貴7倍,簡直耗盡了浪莎一切的活動資金。 但皇天不負有心人,憑仗多年盡力浪莎在2002年成為第一個獲得襪業“中國馳名商標”的企業;2004年,浪莎又第一個成為襪業的“中國名牌產品”;2007年成為中國最大的襪業企業。浪莎成為當之無愧的中國“襪業大王”。 在推動襪業開展的一起,浪莎敞開了多元化布局,2000年前後,翁榮金將產業結構拓寬至衣服、日化、廚具、地產、金融、醫藥等範疇,並計劃布局5000家時髦體會館,為顧客供給一站式服務。 但這些品牌反應都不大,人們記住的始終是浪莎襪業。2007年,浪莎將旗下內衣事務打包借殼上市。當日,浪莎股份股價便漲至43.71元/股,總市值達31億元。 上市後,浪莎股份持續大手筆投進廣告、品牌代言,邀請了張柏芝、大S、周華健、李小璐等一眾明星為其代言人,公司收益也滾滾而來。2006至2013年,浪莎股份的運營收入從1663萬元增加到4.38億元。 事實上,2010年之後,浪莎股份的營收增速便開端放緩,且呈現顯著動搖。自2010年,浪莎完成3.41億元、同比57.09%的營收增加後,2011年至2013年浪莎股份的營收增速便下降為20.25%、1.27%、5.51%。之後2014年營收開端下滑,到2015年,浪莎股份營收僅為2.05億元,同比下滑37.94%。 此刻移動互聯網敏捷崛起,電視廣告逐步落後年代,更多的企業開端轉型新媒體宣揚,浪莎股份也在成績焦慮中尋覓打破,並逐步回歸主業。 隨後2016年至2018年,浪莎股份成績呈現時間短的增加,2016年至2018年,浪莎股份營收分別為2.69億元、3.43億元、3.88億元,同比增加31.14%、27.63%、12.86%。 2019年,因涉嫌傳銷被罰,浪莎股份成績再次大幅下滑,之後又進入“緩慢爬坡”階段。2019年至2022年前三季度,浪莎股份營收分別為3.31億元、3.47億元、4.02億元、2.0億元,同比增加-14.59%、4.67%、16.15%、-19.51%。 與2010年成績比較,2022年成績明顯毫無起色。2022年前三季度,浪莎股份主營收入2.0億元,同比下降19.51%;歸母淨利潤1003.85萬元,同比下降37.76%;扣非淨利潤940.62萬元,同比下降39.51%,營收淨利同比雙降。對此,浪莎股份稱,公司產品首要出售地長三角地區物流不暢,舊貨積壓待處置,致使公司出售收入下降。 不過,財報顯現2022年上半年浪莎股份的存貨為7232.86萬元,同比增加0.14%。存貨周轉率從年頭的4.41轉為期末的1.34,計提存貨貶價預備為5044.97萬元。 二級商場方麵,浪莎股份從2017年開端就一路走跌,從最高點的53.15元/股到現在的14.99元/股,跌超71%。 負麵新聞不斷 曾涉嫌傳銷被罰 在解救公司成績的路上,浪莎集團還曾墮入“傳銷門”爭議,在2019年被湖北省黃梅縣人民法院凍住浪莎股份公司和創始人翁關榮在金融機構的相關資金賬戶。 2016年,微商開展如火如荼,浪莎也開端進入該範疇,希望經過襪子發明微商神話。2016年6月,浪莎曾發布一篇《“金浪莎”要做全國最大的“襪子微商”》的文章,並推出微商品牌“金浪莎”。之後又企圖涉水直銷作為轉型方向之一,但其直銷車牌遲遲沒有經過。2019年先後,關於浪莎涉嫌無證直銷的聲響開端呈現。 據媒體報道,“浪莎E+生活館”清晰包括“分享獎”以及“教導獎、消費獎、占位獎(8層8代收入2%)”等分級出售,出售人員的薪酬獎賞或返利也與開展人員數量、等級等相掛鉤。 2019年5月,湖北省黃梅縣人民法院出具的一份行政裁定書顯現,黃梅縣市監管局對浪莎針織涉嫌安排傳銷一案進行了查辦。在查辦過程中,為避免浪莎針織搬運或藏匿違法資金,黃梅縣市監管局於2019年5月7日向黃梅縣人民法院提出請求,懇求凍住浪莎針織在金融機構相關資金賬戶。 經審查,黃梅縣人民法院以為黃梅縣商場監督管理局的請求契合法律規定,並凍住了浪莎針織在金融機構的相關資金賬戶。 除了涉嫌傳銷,浪莎集團還曾因涉嫌偷漏職工社保被外界質疑。2011年,有投資者質疑浪莎股份未依照規範交納社保。依據2010年年報,浪莎股份為職工付出的社會保險為53萬元。如果平攤到每個職工(共629人)的話,浪莎股份每月僅為每人交納70元。2011年上半年相同如此。 而依據義烏市2008年7月1日開端施行的《義烏市社會保險費征繳管理辦法》,社保繳費基數調整為1450元,單位為職工交納的養老保險為基數的12%,根本醫療保險為基數的7%,失業保險為2%,工傷保險為基數的0.5%,生育保險為基數的0.8%。如此核算下來,浪莎股份每月至少應為職工交納社會保險311元。 2015年,舊事重演。依據其時媒體報道,浪莎集團一線工人大約是4200人。除掉或許參保完全的老職工,以3000名職工預算,僅僅是漏繳的養老、醫療、失業險三項,浪莎三期(坐落義烏市四海大路)一年漏繳社保可省約1830萬元。 對此,浪莎股份回應稱,鑒於公司的主營事務及運營形式,公司用工存在“短期活動暫時職工較多,大部份為外來務工人員,短期用工,薪酬計件發放”的特色。因而,公司保險未能全員掩蓋。